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的谷歌公司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宣传理念,叫做“不作恶(Don't be evil)”。这个座右铭非常与众不同,显示了公司创始人高度的理想主义情怀。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希望有更多的公司加入“不作恶”的队伍。举目四望,我们经常被一些大公司触目惊心的“作恶”行径所震惊,让人感觉这个世界的丑陋恶行实在是太多了。

举个例子来说,2016年9月,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爆出虚假账户丑闻(Fake accounts scandal)。该银行为了提高收入,在过去十年中为银行客户开了2百多万个虚假账户。这些账户的开设,当事人并不知情,而银行则向这些客户收取额外的账户收费。

2015年2月,汇丰银行(HSBC)在瑞士的私人银行部门爆出丑闻,该银行帮助他们的那些亿万富豪客户逃税漏税,涉及的逃税人员名单高达3,000多个。

2016年11月,美国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在经过了三年的诉讼调查后和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协议,同意支付2亿6千万美元的罚款。摩根大通银行被罚的主要原因是它在中国为高官子女开后门进入银行工作,或者提供实习机会。在2004-2013年期间,摩根大通在中国共招募了222名关系户。光是泰康人寿,就有8名公司高管的关系户被塞进摩根大通安排工作。

 

这些“作恶”的公司,是不是都是“坏蛋”公司?这些公司里的高管和员工,是不是都是“恶人”?显然我们不能把这么一大群人一棍子打死。事实上,在这些大公司内部的绝大多数员工,和你我一样,都只是普通人。就像每一个人一样,他们可能会打一些小九九,但肯定也称不上“邪恶”。

那么一个由绝大多数普通人组成的公司,怎么会走上“恶”之路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中的概念,叫做“道德优越错觉”。道德优越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自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平高于其他人。在统计上这显然不可能,因为总有一半人的道德水准低于平均数,所以这是一种错觉。由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学偏见,导致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道德优势。

一组英国学者在英国的监狱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Sedikides,2014)。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那些在监狱中的囚犯给自己的道德水平打分,并自我评判其道德水平和社会平均值的差别。打分的标准包括:品德,诚实,善良,自控和守法。

让人大感意外的,这些干过抢劫,杀人,贩毒的囚犯,对自己的道德素质打分颇高。在除“守法”以外的标准中,囚犯们全都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准显著高于社会上其他人的平均值。在“守法”一项,囚徒们感觉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其他人一样,不相上下。注意,这里的平均值并不是监狱里其他囚犯的平均值,而是监狱外整个社会的平均值。

在另一项针对监狱外普通人的研究(Tappin, 2016)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70个随机样本的跟踪采访后得出结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自认为自己更加公正,善良和崇高,同时认为其他人的品性不如自己。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天生就有“道德优越感”。

道德优越感可能产生两种后果。第一种是带有带有道德优越感的人群更容易去做坏事。就像那些监狱里的囚犯一样,他们在作奸犯科时可能还自以为在为社会做贡献。第二种是内心的道德优越感产生对自己行为的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提高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标准,将自己慢慢变成一个真正的“好人”。

在上面提到的这些公司的例子中,他们去“作恶”的行为学动机之一就可能属于道德优越感产生的前一种后果。富国银行(Wells Fargo)假账户丑闻的调查记录显示,银行中的管理人员将“提高销售额”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目标。这样的目标让他们觉得通过任何手段去达到这个目的都是天经地义的。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我不通过造假去骗取客户的费用,那么其他人也会这么做。其他人的道德标准并不会比我高多少,到最后,大家只是互相骗来骗去而已。

英国人类学家,Mary Douglas说过,道德优越感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样的破坏作用中外皆同。比如曾经被广泛报道的毒大米,地沟油,毒奶粉,过期疫苗等丑闻事件的肇事者,其背后可能也有“道德优越”的自我错觉在作祟。

让人感到唏嘘不已的是,即使是提出“不作恶”的谷歌,在其公司总部重组成立了新品牌Alphabet以后,已经把“不作恶”从其公司的行为准则中剔除了出去。新的公司准则只是干巴巴的强调公司员工需要守法,并“做正确的事情”。这样的标准显然比“不作恶”降低了不少。可见,要真正在行动上实践并执行“不作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人的基因中天生带有“道德优势”行为学错觉。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个人和组织在“行恶”时仍然理直气壮,毫无内疚。不作恶,远不是嘴巴上说说那么简单。只有深刻洞察人的本性,并针对人性做出一定的制度安排,才能更为有效的引导人们和组织行善,推动社会风气向正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的作者。在京东,淘宝或者当当搜索书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购买到该书。

 

数据来源:

dailymail.co.uk/news/ar

fortune.com/2016/10/12/

theguardian.com/busines

wsj.com/articles/how-a-

Constantine Sedikides, et al, Behind bars but above the bar: Prisoners consider themselves more prosocial than non-prisoner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4), 53, 396–403

Ben Tappin et al, The illusion of moral superiority,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October 19, 2016

话题:



0

推荐

伍治坚

伍治坚

378篇文章 1次访问 3年前更新

新加坡五福资本(Woodsford Capital)创始人,著有《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个人微信公号:伍治坚证据主义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