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农贸市场上,有卖牛的农户,也有各种对牛感兴趣的买家。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决定牛的价格?
大致来说,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给一头牛定价。
第一种方法,叫做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价。我们把所有卖牛的农民的标价从高到低排列出来。比如有些农民标价2600,有些农民标价2550。卖的最便宜的农民,为他的牛标价2500块。
然后,我们再把所有想买牛的顾客的出价也都罗列出来。比如出价最高的顾客愿意出2450元,接下来的顾客愿意出2400块,2350块,以此类推。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后这头牛的成交价格,应该会在2450块和2500块之间。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价格发现过程。就是说,有好多卖家和买家,根据自己对于牛的价值的判断,给出自己认为公允的估值。到最后我们把这些所有人的价格意见集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市场价。
第二种方法,叫做专家估值法。我们可以邀请几位对牛特别有研究的专家和教授,把他们请过来,让他们开会讨论这头牛的价格。经过讨论之后,三位专家可能分别为该牛估值2400元,2350元和2300元,那么最后牛可能就会被定价在这些专家给出的价格的平均数,即2350元。
上面的两种方法,其实和资本市场里的一、二级市场很像。在一级市场里,大家用的是“专家估值法”,即有限的几个玩家(比如VC/PE基金经理),为公司的价值给出一个估算。而二级市场,则更像“自由竞价法”,即公司公开其财务信息,然后由市场上的各种参与者为其定价。
在过去10年,“专家估值”为主的一级市场,其规模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二级市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从2008年金融危机算起,全世界的大学基金会、养老基金和主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约往一级市场里投了差不多2万亿美元。
但这些“聪明钱”,是否获得了比普罗大众更好的投资回报?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举例来说,根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统计显示,2011到2019年间,成功完成IPO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在上市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共有66家。而其中高达1/3的公司,在IPO后破发。有些名气比较响的独角兽,比如Cloudera, Zynga等,破发的幅度高达40%。
最近被媒体广泛报道的Wework, 又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在Wework准备IPO前最近的一轮融资中,公司的估值高达470亿美元左右。帮助Wework运行上市的投行,给出的目标估值在6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但是当Wework的财务数据被公开之后,对其估值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还没上市,其估值就掉了一半,最终迫使Wework不得不放弃上市的打算。
在这些例子中,专家们(投资一级市场的基金经理)的判断,败给了由普罗大众参与的自由市场。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种解释:
第一、专家们本来就不厉害。他们的判断,并不比普罗大众高明多少。有研究人员(Gornall, 2019)向近900个风险投资经理发放问卷,问他们如何决定是否投某一家公司。其中有44%的经理回答,他们基于自己的“直觉”,而非财务分析做投资决策。有9%的经理回答,他们在投资时从来不看任何财务指标。
不做财务分析,凭直觉做投资,这种方法管用么?这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至少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专家的判断的准确度。
第二、专家被利益捆绑,不得不做出违心的决策。在私募投资市场,没有做空机制,信息披露高度不对称,因此公司的估值,非常不透明,有很大可能偏离基本面(参考本人历史文章:《科技独角兽估值有哪些猫腻?》)。不看好该公司的基金,不会投。而如果看好该公司,那么领投的基金,就有很强的动机去千方百计把被投公司的估值推高,这样好在下一轮融资,或者IPO时最大化自己的投资回报。因此,最后公司被媒体报道的估值,主要由那些看好该公司的投资者决定,自然会很容易获得过高,甚至高的离谱的估值。
在之前提到的研究中,高达90%以上的风险投资经理,在问卷中回答,觉得那些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过高。但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停止投资活动,更不可能把基金募集的资金退还给投资者。因为这可是他们的金饭碗啊。拿了钱不投,那投资人为什么还要买你的基金?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明知估值过高,还是要拍手叫好,希望可以找到下一个接棒的“傻瓜”,让自己从中获利。
这些研究和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我们永远不应该低估市场的力量和众人的智慧。在美国作家索罗维基写的《群体的智慧》一书中,他提到,如果能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可能被充分发挥,得到比个人判断更加准确的信息。这四个条件分别是:意见分散,相互独立,专业互补,和有效集合。
交易量庞大,有良好监管和信息透明度的二级市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因此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一家公司做出准确的估值。任何一个个人,专家或者机构,都很难持续比市场做出更精确的判断。哪怕是那些拥有百亿美元巨资的机构投资者,也很难保证自己比公开市场做的更好,更何况个人散户投资者?
明白众人的智慧背后的逻辑,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认识到市场的有效性。这是我们进步成为聪明的投资者需要跨越的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
伍治坚:科技独角兽估值有哪些猫腻?
Jason Zweig, How We Should Bust an Investing Myth, Sept 2019
Will Gornall, How Do Venture Capitalists Make Decisions? Aug 2019
詹姆斯·索洛维基,《群体的智慧》,2010,中信出版社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