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约两年前,北京有一家电视台邀请我去做一个电视访谈。访谈的内容就是告诉广大电视观众,明天的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哪个板块比较热门,哪个股票值得持有。虽然我婉拒了对方,但也意识到,这样的荐股类节目特别受中国股民的欢迎。那么,这些荐股专家推荐的股票真的会涨吗?他们又是如何收取“智商税”的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分晓。

电视荐股专家是如何收“智商税”的?

201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操纵股价的违法所得4310万元,并处8620万元罚款,总计金额达到1.29亿元人民币。

根据证监会在处罚决定中提供的信息,廖英强的操作手法,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简而言之,他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而在推荐股票前,他已经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了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者次日,集中将这些股票卖出,赚取差价。

此类操作手法在华夏大地并不罕见,而其奏效的原因,就在于有足够多的人跟随。只要有足够多的散户听了荐股专家的建议,去购买该股票,使股价迅速拉高,就给廖英强们创造了“出逃”的机会,并从中牟利。

令人震惊的是,即使证监会对廖英强发布了处罚决定,他也没有丝毫的悔悟和反省,反而认为是花钱给其所在的“爱股轩”网站做了广告,非常值得。在廖英强随后发布的一则网络视频中,他说道:“现在作为我们爱股轩的观众,应该是更有危机感了,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平台,因为这件事,我应该是打了将近一点多亿的一个广告,现在廖英强的一个名字应该算是家喻户晓。”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概说的就是廖英强和他的粉丝之间的关系。

我知道,绝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对廖英强这样的“电视荐股大V”是不感冒的。但是,抛开这些建“老鼠仓”的大V不算,听从那些真心荐股的专家去炒股,是否能够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呢?

电视荐股专家的投资业绩如何?

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的真实案例,主角是一档美国超火爆的荐股节目“疯狂的金钱(Mad Money)”的主持人,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

“疯狂的金钱”是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重金打造的一款荐股节目。主持人克莱默是一个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网红”,在推特上有100多万粉丝。他的主持风格非常夸张,充满激情,让人感觉血脉喷张,立刻产生去开户炒股的冲动。

研究表明,克莱默对于美国股民以及股市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举例来说,有研究人员(Bolster, et al, 2012)统计了从2005年7月到2008年12月之间,克莱默在电视节目上做过的1592个买入建议和700个卖出建议,得出以下结论:平均来讲,当克莱默在电视上推荐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上涨0.38%,第二天上涨1.88%;当他在电视上推荐卖出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下跌0.73%。

可见,有很多美国股民,确实是听了克莱默的建议去进行买卖操作的。

问题在于,听着他的建议去炒股,其真实回报究竟是多少?粉丝有没有获得收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Hartley and Olson, 2018)仔细分析了克莱默管理的AAP(Action Alerts PLUS)慈善基金的投资业绩。该慈善基金按照克莱默通过其公司对外出售的投资建议执行,能够准确反映其投资建议的价值。该研究显示,从2001年8月,到2017年12月,慈善基金的投资总回报为97%(约合每年4.1%左右)。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其总回报为204%(约合每年6.8%左右)。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回报,完败于标普500指数。在这一期间,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夏普比率为0.16,大约是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夏普比率(0.32)的一半。如果从2005年1月算起(即克莱默开始主持“疯狂的金钱”这档节目算起),其投资组合的回报依然不如标普500指数,每年的超额回报在-3%至-4%之间。

所以,不管是看纯粹的投资回报,还是风险调整后收益,跟着电视投资大V去进行买卖的股民,都蒙受了不少损失,并没有获得任何投资的好处。

专家凭什么帮你赚钱?

指望顺着电视大V的建议去炒股赚钱,从逻辑上就很难说通。

首先,如果电视大V确实是股神的话,他们就不会整天在电视上教你炒股了。

自己去股市里日进斗金,或者成立基金做基金经理,岂不是更好的选择?在电视上成为一个受众人拥戴的大V,恰恰证明其个人能力在于媒体运营,而不一定是投资。

其次,假设有一位大V确实良心发现,愿意“普渡众生”,帮助大家致富,那么这位大V越成功,其粉丝可能获利的机会,反而越小。

这是因为,看这位大V的节目的观众越多,那么在他给出任何投资建议时,顺着这个建议去操作的人数也越多。因此,市场上股价的变化,也越快。如果你的手不够快,很可能到你想买入/卖出该股票时,其价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他的投资建议,也就不再那么有价值了。

研究(Engelberg, et al, 2005)表明,当克莱默推荐某一支小盘股时,其当天的交易量,大约为平时的交易量的9倍左右。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个交易日,对于该股票做空的交易量,比平时上升7倍。

这些做空的单子主要来自于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天去做空呢?其逻辑就是:由于克莱默的荐股,大量“韭菜”跟进买入,因此股票的价格在短期内上涨过快,偏离基本面。在股价上涨后的一天,开始做空,并在股价回归基本面后立刻卖出,就能获得短期的利润。

克莱默的粉丝们可能没有想到,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成了对冲基金职业投资者的“盘中餐”。

为什么电视荐股节目深得人心?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荐股专家的建议不靠谱,为什么电视台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这样的节目呢?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看的人多,收视率高,可以卖更多的广告。那么,为什么爱看这类节目的人多呢?其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A股的散户股民众多,基数较大。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就达到了1.95亿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1.94亿人。也就是说,高达99.49%的A股投资者均为散户。

其次,散户期待短期收益,操作频繁。

如上图(左图)所示,散户的股票交易量,达到了股市中所有交易量的80%以上。在如此高的交易量背后,体现的是数亿散户对于短期投资建议的强烈渴求。他们需要一些行业专家,在电视里直接告诉他们:接下来XX板块会比较热门,在XX价位购入/卖出YY股票。他们认为,听了这些专家的意见直接去股市上进行买卖操作,就可以赚到一些“快钱”。这就好比是“免费的午餐”,怪不得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第三,散户缺乏投资能力,热衷于跟风和听从小道消息。

如上图(右图)所示,虽然散户的交易量占到了股市总交易量的80%以上,但是他们的投资所得仅占总盈利的9%。一个人如果在一项活动中持续亏钱,却还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只能用“上瘾”来解释。对于这些散户来说,他们真正享受的,是买卖股票这个过程,而并非最终的盈利。

理性的投资者,不盲从荐股专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此处进行学习

参考资料:

Paul Bolster,Emery Trahan and Anand Venkateswaran, How Mad Is Mad Money? Jim Cramer as a Stock Picker and Portfolio ManagerThe Journal of Investing, Summer 2012,21(2)27-39

Jonathan S. Hartley and Matthew Olson, Jim Cramer’s Mad Money Charitable Trust Performance and Factor Attribution, The Journal of Retirement Summer 2018

Joseph Engelberg, Caroline Sasseville and Jared Williams, Is the Market Mad? Evidence from Mad Money, 2005

guancha.cn/economy/2018

sohu.com/a/230961051_52

 
 
话题:



0

推荐

伍治坚

伍治坚

378篇文章 1次访问 3年前更新

新加坡五福资本(Woodsford Capital)创始人,著有《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个人微信公号:伍治坚证据主义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