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欢而散的APEC驱散了近段时间有所缓和的气氛,也为即将到来的G20会晤罩上了前途未卜的阴影。大象起舞,蚂蚁遭殃,当大家都在揣度大象的想法时,答案早已经写在了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等式中。

 

(一)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等式

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教材都会谈到一个重要的等式:

储蓄(S)-投资(I)=经常账户盈余(CA)

这个等式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中所有的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就是该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比如中国),那么经常账户就会有正的盈余。而如果一国的储蓄低于投资(比如美国),那么其经常账户就会有赤字。

如果我们把上述等式中的储蓄,进一步分为私人部门储蓄(PS)和政府部门储蓄(GS),那么该等式就可以被写为:私人部门储蓄 + 政府部门储蓄 - 投资 =经常账户盈余。

政府部门储蓄,就是政府积累的财政盈余。而如果政府财政没有盈余,出现赤字,那么就体现为负的政府储蓄。因此,该等式也可以被写为:

私人部门储蓄 = 投资 + 经常账户盈余 + 政府财政赤字

换句话说,民间的储蓄基本上会通过银行系统转变为三个变量:经济中的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的财政赤字

这个等式,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一些重要的经济变量相互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经济体一定会在这些变量之间有所调节,最终形成平衡,满足公式两边相等。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等式的左边,即私人部门储蓄下降,那么这种下降一定会在等式右边的变量中体现出来:要么投资下降,要么出口下降,或者就是政府支出下降。左右两边变量之间的联动,一般通过利率的变化实现:储蓄不足--》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利率上升--》汇率走强--》净出口下降。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宏观经济等式是如何使中美两国走到今天的局面,未来又将如何影响两国的政策和经济走向。

(二)美国:贸易赤字难缩小

美国经济目前的一大特点是政府赤字显著,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如上图所示,在过去10年,美国政府每年都“入不敷出”。在2009—2012年间,政府赤字比较大,占到了GDP的7%—10%左右,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采取的各种救市措施,以及2011/12年拖累欧美各国政府的债务危机。在此期间,美国政府甚至短暂停摆,被迫关门。

在奥巴马主政的第二个任期,即2013—2016年,美国政府的赤字情况有所缓解,平均在GDP的4%以内。但是在2016年以后,赤字又开始逐渐扩大。站在今天,如果我们预测未来几年美国政府的收支情况,可以看到的前景是赤字会继续扩大。比如,据IMF预测,201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扩大到GDP的5.6%左右。

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通过了减税法案,因此政府的收入会减少;第二,民主党和共和党很可能会通过财政刺激法案增加美国的基础建设。佩洛西在民主党夺回众议院多数后发表的胜利演讲中,“基础建设”这个词提到了五次,而“弹劾”则只字未提。可见,增加基建是美国两党为数不多的意见统一的领域,因此两党合作通过基建投资法案的概率很大。

下面,再来看看美国的国内投资。目前美国的住房投资大约占到GDP的3.9%左右,距离2005年的高点6.7%尚有差距。由于美国的失业率处于49年以来的历史低点,因此劳动力工资有一定的上涨压力。从企业角度来讲,有比较大的动力通过投资科技革新来降低劳动力支出。从这些因素来看,美国的国内资本投资下降空间有限,反倒是可能会上升。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私人部门储蓄。目前,美国的平均储蓄率大约在6%左右。从历史上来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历史规律显示,美国的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平均储蓄率就越低。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的净财富大约为可支配收入的6.8倍,是50多年来的新高。这些数据意味着,接下来的私人部门储蓄率更可能下跌,而不是上升。

现在,我们把这些信息汇总一下:美国的政府赤字会进一步扩大,国内投资很可能会不变或者上升,私人部门储蓄很可能会下降。这些变化趋势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上面提到的这个关键等式:

私人部门储蓄 = 投资 + 经常账户盈余 + 政府财政赤字

等式的左边很可能会下降。这就意味着,等式的右边也需要下降。财政赤字和投资,要么增加,要么不变。那么唯一能够下降让等式平衡的,只能是经常账户盈余。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赤字,只会扩大,不会缩小。

这个推论,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不管特朗普总统和多少国家在贸易上开战,美国的贸易赤字都不太会下降,而只会上升。这是由上文提到的宏观经济规律决定的。特朗普政府一手通过减税和基建投资追求财政刺激,另一手追求贸易平衡。而这两个政策目标天然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中一个注定会失败。

从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反映的民意来看,美国国内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的民意支持。举例来说,赢得俄亥俄州参议员席位的是民主党人布朗。他在俄亥俄州主打的竞选口号就是贸易保护主义。也就是说,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的政客,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可能更受欢迎。

因此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说,为了赢得2020年总统大选,他只能继续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维护并扩大其基本盘。这也意味着,特朗普不太容易同中国达成贸易协定。这是因为,如果美国和中国继续你来我往地互扔砖头,那么美国的贸易赤字如上文预测继续扩大的话,特朗普至少有一个“替罪羊”可以怪罪:中国。但是如果和中国达成了贸易协定,那么到时候美国的贸易赤字继续扩大的话,就没有什么借口可以让特朗普推脱了。今年这轮中美博弈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

(三)中国:增速放缓,政府援手

说完了美国,我们再来说说中国。

首先来看一下出口。今年以来,中美之间“战火纷飞”的贸易情况并未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截至2018年10月份,中国对于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3%左右。但是,照目前的态势来看,中国接下来的出口额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很有可能会下降

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的投资。从2018年年初以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呈现出一路下跌的态势。像消费品零售、汽车销售等对于经济周期比较敏感的数据,都在2018年呈现出明显下滑。很多经济分析员依赖的KEQIANG指数,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加速。像万科等房地产公司在年中喊出“活下去”的口号,足见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信息显示,未来的固定资本投资不太会有明显上升

现在我们回到上文提到的关键等式,来分析一下出口减缓、投资不升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记住:私人部门储蓄 = 投资 + 经常账户盈余 + 政府财政赤字

当经常账户盈余下降时,假设储蓄率不变,那么我们势必需要投资和/或政府赤字上升,来弥补经常账户盈余的下降。而如果投资也不上升的话,那么我们只能靠增加财政赤字来补差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比如近期,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等。2018年11月,中国财政部提前下达多笔2019年中央对各地的转移支付,连续下发了6个通知,提前向全国地方政府投入16632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

减税和财政转移支付的本质就是减少政府收入,对经济进行财政刺激。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人民币的汇率走向。由于出口形势不妙,一个预料之内的变化就是人民币汇率走软,以缓和出口面临的压力。从201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6.50人民币左右贬到11月份的1美元兑6.94左右。这个汇率变化,符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四)总结

综上,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储蓄、投资、出口和政府支出这几个关键指标,而它们又被一些基本的经济规律联结起来,通过“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之中影响一国的经济政策以及政策的实施效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大象虽然比蚂蚁魁梧,可不见得比蚂蚁自由,“无形的手”才是真正指挥大象跳舞的幕后玩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话题:



0

推荐

伍治坚

伍治坚

378篇文章 1次访问 3年前更新

新加坡五福资本(Woodsford Capital)创始人,著有《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个人微信公号:伍治坚证据主义论。

文章